设置

关灯

第134章 重逢(第2/3页)

人从未再见,也从未联系,但是赵云从未忘记郭典当年的知遇之恩。



因为若非当年郭典的知遇之恩,他加入官军都是一个问题,更不要说获得平黄巾之功。



这便是,树高万丈不忘根,人若辉煌莫忘恩。



一句:卑下赵云,拜见府君!足见赵云铭记郭典当年的知遇之恩。



四年之后,再听到这句熟悉的声音,郭典有些动容,他愣愣地看着赵云,暗道:他原来没有忘!



“卑下赵云,拜见府君!”



赵云再拜,刚才走向孟益时,他就发现郭典看他的眼神非常复杂,赵云知道,郭典心中对他是有气的,现在郭典不作回应,正好印证了他的猜测。



古语有云: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!特别在这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,更是尤为重要。



见赵云再次拜倒,郭典脑海中浮现第一次遇见赵云时的场景;那是四年前一个严寒的黑夜,在破落庙宇内,粗布麻衣却难掩英气的赵云对他说:“天气寒冷,在下想向诸位买一碗粥喝!”



他说:“我这吃食可不卖,但可以请你吃!”



少年食过热粥,躬身一拜:“在下赵云,字子龙,常山真定人,谢长者赐粥!敢问长者名讳,来日报答长者恩情。”



“区区一粥,小郎又何必挂怀?”他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。



少年却一脸认真道:“家父从小教导: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!一碗粥对于长者不算什么,但对于饥寒交迫的在下来说,却是活命之恩!”



………………“在下三岁习武,十岁猎虎,愿助府君平定黄巾!”



……….当年与赵云相识的场景如潮水般在脑中涌现,郭典双目湿润了,见赵云又要拜倒,连忙上前把住赵云双臂,语气哽咽道:“子龙快起来!”



想起当年在常山那段与赵云情如父子的时光,郭典动容了,因为在他心中赵云永远是最亮眼的。



“府君可安好!”赵云起身,英目含泪,郭典比四年前老了,但郭典对他的恩情却仿若昨日。



“好好好!”



郭典一把抱住赵云,哽咽道:“就是..常常会想起子龙!”



赵云和郭典这番催人泪下的重逢,让孟益等人大为感动,内心对赵云的评价又高了不少。



不过,在另一处角落,有三双眼睛一直注视着这边,三人心中腹诽道:虚情假意,做作小人!



下午时分,河间太守何遵、渤海太守杨璇先后领兵到达,五郡太守除了赵云是出兵八千,其他四名太守都是携军一万,加上孟益和公孙瓒的人马共计六万大军,若再加上硬骨头涿郡太守韩卓的人马,总兵力七万余人。



望着连营数里的军帐,孟益心潮澎湃,意气风发,恨不得马上向东面广阳郡进兵。



六万大军驻扎下来了后,韩卓大开城门,邀请孟益和五郡太守以及公孙瓒,入城就宴。



天黑时分,安顿好营中诸事后,赵云带着典韦走向巨鹿军大营。五郡太守的兵马,都是分开驻扎的,白袍军的大营与巨鹿军、安平军大营相邻。



“赵府君!”



赵云刚出大营,迎面走来一将,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。



“徐府君!”



赵云拱手微笑,此人三十四五岁,身长七尺五寸,身型偏瘦,面带喜感,一双小眼睛明亮生辉,颌下小胡子,修剪得异常漂亮,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。



他就是安平太守徐升,对赵云非常热情,扎营前,一直说要和白袍军挨着。



“赵府君在北疆的事迹,赵侯时常提及,真是令人热血澎湃!”徐升与赵云并肩前行,隐晦的透露自己的身份。



赵侯?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