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一章 兴王世子(第2/3页)

诏之前,他也不敢确定,他如果过早的锋芒毕露,会不会导致他最终会和皇帝大位失之交臂。



毕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出现过!



南宋权臣史弥远就因为太子赵竑过早表现出要除他的态度,而在其成为皇帝之前将其废掉。



虽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很难再有史弥远这样的权臣,但谁也说不准,会不会有人因为他过早展露出不让人喜欢的政治态度,而宁肯冒着别的风险,也要让他做不成皇帝。



比如也来个突然落水。



总之。



只有他拿到正德皇帝正式让他继承大位的遗诏,他才真的在并非铁板一块的统治阶层内部,具有拉拢一部分贵胄官僚为自己基本盘,承认自己是君主的资格!



而眼下能决定朱厚熜是否顺利成为皇帝的人物就是杨廷和。



这个因为是正德老师而受正德敬重,又承弘治遗泽,在后宫和士大夫群体中颇有声望的内阁首辅。



偏偏杨廷和还是以理学为信仰的保守党。



所以,这些年,朱厚熜和历史上的嘉靖一样,表现的很低调,甚至刻意做出一些迷惑杨廷和和他的拥趸者的行为。



为此,他从开始启蒙后,就一直在王府内认真学习程朱理学,严守程朱理学要求的礼仪规范,后来更是常常接济贫困士子,兴办义学,勤俭持家。



除此之外,朱厚熜甚至还以朱子撰文写诗以立言,在日常生活中也刻意伪装得很节俭,明面上每日只餐两顿,且每顿不超过三个菜,四季常服也只做八套,而见外人时,里面也只穿布衣。



总的来说,现在的朱厚熜比历史上的嘉靖更会韬光养晦。



如此一来。



在朱厚熜主动让人对外宣传和被动宣传后,天下人皆知他笃学礼士,宽厚勤俭。



正因为朱厚熜表现的礼儒崇理,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宗藩,所以文官们让他兴王府的禄米也被拖欠扣留的很严重,甚至比别的宗藩还要严重。



因为按照大明的财政制度,在宗藩禄米发放这块,一直都是由地方文官直接从税收存留中直接拨付于当地宗室。



甚至,禄米是本色拨付即拨粮食,还是折色拨付如折银折钞,都是由地方文官们确定,然后奏请皇帝同意。



具体的话,就是地方文官在地方上收上税粮后,税粮会被分成起运和存留两部分,起运的部分会运抵京师各仓,而存留的则用来发宗藩禄米和官俸以及生员廪食等。



也就是说,宗室禄米的发放权力在地方文官们手里。



而一般情况下,地方文官们会根据境内宗藩好不好惹,来决定是拖欠禄米发放以索贿,还是足额准时发放禄米,或者说找别的借口直接不发。



自然,藩王越是仁厚要名,被拖欠的禄米自然就会越严重。



藩王越是蛮横不要脸敢闹事甚至不惜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,文官们反而越不敢拖欠,皇帝也越不敢因为一点禄米担下一个苛待宗室的名声。



而朱厚璁现在既然要立仁厚礼士的人设,自然也就被文官以各种借口拖欠或扣留部分禄米乃至全部禄米。



借口也好找,无非是受灾严重,逋赋严重,所以没有多少存留,而仅有的存留也只能拿来先赈灾。



地方宗藩没有权力干预地方行政,自然也不能查账确认。



好在朱厚熜的兴王藩传到他这里才两代,人口也就不多,即便禄米被欠发扣留,但有历年积蓄与赐田的收益在,倒也支撑得住。



但自己的禄米被扣发被贪墨,自己还不能伸张,还得对这些扣发贪墨自己禄米的文官礼敬对待,对于朱厚熜而言,还是很憋屈的。



毕竟,凭什么好人就该被拿枪指着?



但就在袁宗皋告诉朱厚熜,说正德帝确已病重后不久的次日,也就是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