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六十三集 晋阳大战(第7/8页)

画外音:赵鞅铁丘战前誓师,成为后世兵家楷模,永留青史。至商鞅变法时,甚至将赵简子此篇誓词加以编纂,使为定制;并作为秦国军法国政,是谓军功赏爵制度。



晋定公十八年,八月初七日,赵、郑两军对垒交锋。



赵鞅身先士卒,大夫邮良为御戎,卫太子蒯聩为车右。因见敌众我寡,赵鞅高呼道:



我先祖毕万者,匹夫也!连续七战,生俘敌将,获马四百匹,犹得善终正寝。诸公努力,我等不死于敌手也!



说毕,命令擂鼓鸣号,身先士卒,冲向敌阵。晋军敢死队在前,随主将拼命冲向郑军,身冒矢雨,其猛如虎。



郑军亦奋勇相迎,赵鞅右肩中伤,倒伏车中。



蒯聩以戈扶之,赵鞅重新站起,继续率军作战。



晋军看见主帅如此,士气愈加高涨,迅猛向前冲击,郑军节节败退,死伤大半。



赵鞅终因伤重离开战场,卫太子蒯聩指挥追击。郑军尽弃粮草辎重,夺路而逃。



铁丘之战,晋军全胜。



赵鞅因恐再次与范氏陷入相持,难免后院起火,故此宣布乘胜撤围朝歌,班师回军。



晋军以少胜多大败郑军,赵鞅由此名声大噪,被晋人视为天人。



此战后不久,晋国正卿智文子荀跞油尽灯枯,是年秋驾鹤西去。



由是赵鞅继荀跞担任执政正卿,独掌晋国大权。赵氏家族继赵盾、赵武之后,赵父志是为第三位正卿,嬴姓赵氏开始实现再度腾飞。



孔子闻此叹道:赵鞅已经得志矣!



赵鞅为执政卿后,首要之事就是重组内阁,清算范氏与中行氏残余势力。



铁丘之战次年六月,赵鞅率晋国大军进攻宗周,先发檄文,要求周敬王惩办刘文公。



周敬王览其檄文道:五年之前,范氏士吉射与中行氏荀寅合攻赵氏,刘氏曾以周天子名义帮助范氏,并让部分王室田税。铁丘战前,刘文公家臣苌弘再次矫天子诏,命郑兵护送齐国粮粟,再助范氏。则若天子不问其罪,我晋国当代行得专征伐之权也。



周敬王收到赵父志问罪之书,明知皆为事实,反驳不得。因不舍刘文公性命,又无计使赵氏退兵,寝食俱废。



刘文公见敬王为难,只得丢车保帅,杀死苌弘,遣使出城,以其首级告罪于赵鞅:



此前周室出兵,助范氏、中行氏为祸晋国,都是苌弘擅自做主,某与天子皆不知也。今斩其首以谢赵卿,保证下不为例。



赵鞅满意其说,遂表示既往不咎,因而撤兵回国。复杀士皋夷,以除范氏残余。



事件悬疑:只因苌弘之死,其后二千五百年来,赵鞅与刘文公皆遭史家所诟。究其原因,大致有四。其一,苌弘终生对周王室忠心耿耿,尽心竭力;其二,苌弘有修齐治平雄才大略,深得周敬王信任;其三,孔子亦拜苌弘为师,堪称圣贤之师,实在不应成为范氏替罪羊;其四,范氏与刘氏世为姻亲,则刘氏相助范氏,岂可深责?又何必非杀苌弘!



历史真相:苌弘最终作为范氏替罪羊被杀,其真实原因,是因与周敬王同心戮力,欲复兴王室,因此便遭诸侯国中权臣嫉恨。可以试想,若是苌弘不死,韩、赵、魏皆不可能名列诸侯,故此赵鞅非杀苌弘,玄机在此。卫国大夫彪傒曾道:“自幽王昏乱以来,周室之衰,至今已历十四世矣。苌弘欲图复辟,其能得善终乎?”一语道破天机。相传苌弘死后,因悲壮冤屈,其血入土,三年化为碧玉。后世常以“苌弘化碧”比喻千古奇冤,典出于此。



冬十月,赵鞅率军再次包围朝歌,驻于朝歌城南。



中行寅预料朝歌无法再守,独自突围,逃亡邯郸,投奔赵稷,寻求庇护。于是朝歌城只剩士吉射一家固守,危在旦夕。赵鞅见此,愈加不肯退兵,下令加力攻打。



周敬王二十九年,鲁哀公四年,公元前491年。七月。

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