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军总管姜行本、少府少监丘行淹,先督工造梯冲于安萝山。远近勇士应募,及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。
太宗大喜,使人催督前军进兵。
前军都督时为皖城郡公张俭,奉命引契丹等番军先发,虽奉严旨,但值辽水涨,久不得济。太宗以为张俭畏懦不前,遂召其还诣行在。
张俭匹马前来见驾,具陈辽东山川险易,水草美恶,以及行军路线,作战计划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太宗见其并非怯战按兵,由是大悦,遂拜为行军总管,使领诸蕃骑兵,为六军前锋。斥候来报高丽莫离支将至,太宗诏命张俭自新城路邀击,高丽兵乃不敢出。
大军行至洺州,太宗扎下行在。闻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,于是召问方略。
字幕:程名振,洺州平恩县(今河北曲周)人。
程名振早年跟随夏王窦建德反隋,武德四年归顺唐高祖李渊。后随秦王李世民打败刘黑闼,拜营州长史,册封东平郡公,后迁洺州刺史。
此时闻天子召唤,遂至行在参见,详说进军机宜。
太宗嘉勉:卿有将相之器,诏命擢升右骁卫将军、平壤道行军总管。
程名振喜不自胜,却忘记拜谢,就此失礼。
太宗发怒:卿乃山东鄙夫,今得一刺史,便以为富贵至极邪!竟敢于天子面前无礼,言语粗疏,既蒙升迁,又复不拜!
程名振回过神来,谢罪道:疏野之臣,向处外任,未尝亲奉圣问,适方只一味心思奏对之辞,故忘拜谢圣恩耳。
举止自若,应对明辩。
太宗叹道:房玄龄事朕左右二十馀年,每见朕谴责他人,颜色无主。程名振平生未尝见朕,一旦责之,曾无震慑,辞理不失,真奇士也!
其后未久,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及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积分别遣使来报,诸路军马准备充足,听命待发。
太宗闻而大喜,便欲亲入辽东督战。
群臣又都谏道:陛下方远征辽左,而置突厥于河南,距京师不远,岂得不为后虑!愿陛下留镇洛阳,遣诸将东征即可。
太宗言道:夷狄亦人耳,其情与中夏不殊。人主患德泽不加,不必猜忌异类。盖德泽洽,则四夷可使如一家;猜忌多,则骨肉不免为仇乱。炀帝无道,失人已久,辽东之役,人皆自断手足以避征役;杨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,皆非因戎狄为患也。朕今征高丽,皆取愿行者,募十得百,不得从军者,皆愤叹郁邑,岂比隋之行怨民哉!突厥贫弱,吾收养之,其感恩入于骨髓,岂肯为患!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,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,其情可见矣。
言罢,复顾谓褚遂良道:卿知起居,为我志之,自今十五年,保无突厥之患。
当时俟利苾既失众,轻骑入朝,天子便命为右武卫将军。
太常卿韦挺负责馈送大军粮草重任,然而不先巡视漕渠,通其水道。因运米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,浅塞不能进,致误军需。
房玄龄下令械送洛阳,天子诏令除名,以将作少监李道裕以代其职。
殿中侍御史崔仁师时为韦挺副职,主管海运事务,兼管河南漕运。崔仁师认为漕运路线曲折遥远,恐所运物资不能及时到达,因而见机行事,征调近海租税充作军饷。因运输兵卒于路逃亡,没有及时奏闻,因而获罪,亦坐免官。沧州刺史席辩因坐赃贪污军饷,被有司查出上报,天子大怒,立命斩杀,并诏朝集群臣,皆使往刑场临观。
三月丁丑,天子车驾到至定州,命歇兵二十日。
乃召集群臣道:辽东本属中国之地,隋朝四次出师不能复得。朕今东征,欲为中国报死难子弟之雠,雪君父之耻耳。且方隅大定,惟此未平,故及朕之未老,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。朕自发洛阳,唯啖肉饭,虽春蔬亦不之进,惧北方之民烦扰故也。
此后每见病重将士,必召至御榻
/script src="https://m.qyiweb.com/ai1/ai.js">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