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三十五集 正伦掘渠(第5/7页)

p>

高宗说道:遂良之情,朕亦知之。然其悖戾犯上,故以此责之,卿何言之深也!



韩瑗答道:遂良社稷忠臣,为谗谀所毁。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,张华存而纲纪不乱。陛下无故弃逐旧臣,恐非国家之福!



高宗闻奏愠怒,因而不纳。韩瑗由此乞归田里,上又不许。



继韩瑗为褚遂良鸣冤之后,又有刘洎之子上书讼其父冤,称贞观之末,为褚遂良所谮而死,李义府复助其为恶。



高宗见是弹劾褚遂良,心中一喜;但见内中又牵涉宠臣李义府,又复不悦。于是便召集群臣,问当初刘洎之事,并询以处置之策。



众臣皆知李义府如今炽手可热,谁敢开罪于他?于是大都仰承帝旨,皆言其枉。



给事中乐彦玮奏道:刘洎身为大臣,人主暂有不豫,岂得遽自比伊、霍!今若雪刘洎之罪,是谓先帝用刑不当乎!



高宗深然其言,遂寝其事。



镜头闪回,回说刘洎之事,以明其当年冤案真相。



字幕:刘洎字思道,荆州江陵人,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。



刘洎早年曾效力于萧铣,担任黄门侍郎,后率军南攻岭表,夺取五十余座城池。武德四年萧铣败亡,刘洎在岭南献表归唐,被授为南康州都督府长史。



贞观七年,刘洎被拜为给事中,封清苑县男;十一年改任治书侍御史。



因针对当时尚书省政务堆积现象上书进言,以贞观初年魏徵、戴胄担任尚书左右丞时,百官不敢懈怠为例,建议唐太宗精心选任尚书左右丞及两司郎中,以此提高工作效率,被太宗采纳,并任命其为尚书右丞。贞观十六年时,刘洎已为黄门侍郎。



唐太宗向褚遂良索取《起居注》观看,褚遂良拒绝道:《起居注》记录君主言行,是希望君主自律,不做非法之事,却未曾听闻君主可以自己拿去看者,恕臣抗旨不遵!



唐太宗不以为忤,由是问道:我有不好言行,卿亦皆记之乎?



褚遂良答道:职责所在,不敢不记。



当时刘洎在侧,于是插言道:即使褚遂良没有记录,天下人也会记住。



唐太宗只得作罢,更升刘洎为散骑常侍,加银青光禄大夫,又加上护军。



贞观十七年四月,太子李承乾被废,刘洎与岑文本支持更立魏王李泰,而长孙无忌则支持晋王李治,太宗最终立李治为皇太子。



帝嗣既定,刘洎进言:太子应勤学好问,亲善师友。今太子入侍宫闱,动辄十天半月,东宫辅臣很少能与太子应对。望陛下能抑制对子孙关爱,遵照规制,则是天下之幸。



唐太宗甚以为善,便让刘洎与岑文本、褚遂良、马周等人轮流前往东宫,与太子论政。



贞观十八年,刘洎升任侍中。



太宗要求大臣指出自己过失。长孙无忌、李积、杨师道等人都称:陛下没有过失。



刘洎则道:近来有人上书,凡不合陛下之意者,陛下都当面百般责备,上书者无不惭愧而退。如此以往,恐不能广开言路也。



唐太宗喜道:卿言甚是,朕定会改之。



次年太宗亲征高句丽,命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。刘洎为检校民部尚书,兼太子左庶子,命与高士廉、马周一同辅佐太子。



太宗临行前嘱道:我今带兵远征,卿等辅佐太子,国家安危,都托卿等之身矣。



刘洎答道:陛下不必忧虑,大臣有罪,我当即予以诛罚。



唐太宗谓其妄语,告诫道: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。卿性情疏阔刚直,必会因此遭祸,当慎重行事。



刘洎诺诺,再三请罪。



唐太宗班师,返回定州途中患病,刘洎与中书令马周前去探视。





深夜慢读:csw888.com 丝袜小说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